1928年6月,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陈毅等指挥下,取得了龙源口大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到宁冈、永新、莲花3个整县,吉安、安福各一部分,遂川北部,酃县东南部,使湘赣边界割据进入全盛时期。但由于受仍在继续推行“左”倾盲动主义的中共湖南省委的干扰,造成边界地区“八月失败”,后经苦战,收复了失陷的各县。9月以后,党的边界特委决定对党员重新登记,进行整党。其后,边界割据地区进一步扩大,形成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永新、酃县、宁冈、遂川4县交界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永新、宁冈、茶陵、莲花4县交界的九陇山区革命根据地。
在边界割据地区的创建和发展的艰难斗争中,由于敌军的不断“会剿”,由于“左”倾盲动主义所造成的失败,党内和红军中有些人感到井冈山斗争前途渺茫,产生了右倾悲观情绪,“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一再出现。为了正确认识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内政治形势,进一步总结井冈山斗争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明确边界党组的任务,坚定边界割据地区党和红军坚持革命根据地斗争的胜利信心,1928年10月14日至16日,在江西省宁冈茅坪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
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和《边界各县党的改造与建设》等决议案。《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决议,正确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指出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决议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出发,系统总结井冈山地区和其他割据地区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红色政权的经验,具体论证了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和条件,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强调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并且发展,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会议在关于边界党的建设的决议案中,着重提出,因为边界是个农村经济的环境,加之党的历史很短,独立斗争很少,因此,机会主义的遗毒及农民党的倾向,在边界各级党组织中表现出特别可怕的色彩。指出过去党内一切错误,洗刷党内机会主义的遗毒,改造各级党组织,使之走上真正无产阶级领导的道路,是今后各级党组织重要的责任。为此,会议要求边界党的组织认真肃清组织上和政策上机会主义的领导,健全组织,最大限度地扩大民主化,加强基层组织的支部建设,并把严格执行纪律作为改造与建设党的重要工作。决议还明确了边界各县各方面的工作任务和方针政策。
湘赣边界党的二大,在毛泽东等的指导下,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各地建立红色政权的斗争实践为基础,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为中共最终确立适合中国特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大会选举谭震林、陈正人、毛泽东、朱德、陈毅、龙超清、朱昌偕、刘天平、园盘珠、谭思聪、谭兵、李却非、朱亦岳、袁文才、王佐、宛希先、王佐农、杨开明、何挺颖为第二届特委委员。谭震林为书记,陈正人为副书记。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