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史志研究 > 党史研究 > 党史大讲堂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洪学智将军

发布时间:2010-12-03 11:39:38 作者:admin 浏览:2586 次
【字体大小:
   ○蒋二明(安徽)       1986年10月,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洪学智应美国国防部的邀请,率中国军事后勤代表团对美国进行友好访问。一次晚宴上,正准备率美国军舰来华访问的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斯上将饶有兴致地问:“洪将军, 你是什么大学毕业的,能在朝鲜战场上建立炸不烂、打不垮的钢铁运输线?”    洪学智笑笑说:“我是你们美国大学毕业的。”    莱昂斯不解了,又问:“我们哪个军校毕业?”   “你们的空军学校。”   莱昂斯恍然大悟,也诙谐地说:“那请你到我们这里来办公。”   洪学智幽默地回答道:“你们的空军大学还没有给我发毕业证呐!”   联想到上世纪50年代那场装备悬殊的较量,人们明白了洪将军那番话的含意。正是在那场战争中,洪学智的军事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代名将。     作战指挥的行家     洪学智,安徽金寨人,1929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军团、师、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副师长,东北野战军主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军长、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在抗大学习和工作的6年中,他又系统地学习、研究了革命战争理论,因而既有卓越的战略谋划和战役指挥才能,又有丰富的战术技术和实战经验,善打敢打硬仗、恶仗、苦仗、大仗。    1950年10月19日黄昏,细雨霏霏,浓云低压。洪学智和第一批志愿军战士趁着夜色跨过鸭绿江。    这次是人民军队首次出国作战,而且是在敌人有现代化装备,有海军、空军和炮火优势的情况下,遇到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当时,美军正利用其绝对的装备优势,采取速战速决的方针,分兵多路向中朝边境疯狂冒进,企图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要想赢得这场战争,针对新情况新特点,必须做到知己知彼,不能有丝毫的轻敌思想,不能靠老经验。    过江后的第五天,志愿军司令部就进行了分工。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抓总体工作,分管作战;邓华为第一副司令兼副政委,分管干部和政工;洪学智为第二副司令,主要分管司令部、特种兵和后勤;韩先楚为第三副司令,解沛然为参谋长,杜平为政治部主任。司令部有参谋长,为什么还要洪学智分管呢?原来,彭德怀起初想以十三兵团司令部为基础,重组志愿军司令部,以洪学智为参谋长,但因时间来不及,且十三兵团司令部经历过国内战争的考验,又比较整齐精干,所以决定直接把十三兵团司令部改成志愿军司令部并获中央军委批准。而十三、十五兵团部已对调,洪学智曾在这个兵团部任副司令兼参谋长,熟悉司令部的情况。因此,洪学智理所当然地参与司令部的作战指挥工作。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后,根据中央军委、毛泽东和彭德怀的战略意图,志愿军司令部确定了我军入朝后采取“以积极防御,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以反击、袭击、伏击来歼灭与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作战方针。为了达到战略、战役上的突然性,我军采取夜行昼伏、严密伪装、封锁消息、控制电报通讯等一系列保密措施,以隐蔽我军的行动和企图。    在隐蔽南进途中,洪学智多次遇到北撤的朝鲜人民军官兵和苏联顾问,他们都摇头说:“你们没有飞机大炮,要打美国鬼子不行咧!”洪学智偏不信这个邪。他深入连队了解行军队列情况,检查战士们的负荷量,鼓励他们说:“过去我们打败了国民党蒋介石,现在抗美援朝,你们敢不敢打,有没有信心?”    战士们响亮地回答:“有信心,一定要打败美国鬼子,请首长放心!”    洪学智看到部队士气高涨,心里非常高兴,决心和战友们打好出国第一仗。    10月25日,我军和敌军遭遇,入朝第一次战役打响了。    凌晨,作战室的电话铃响起。    “谁的电话?”参谋长解沛然问。     一一八师的司令部报告说,他们的正面发现了敌人!   “你们的位置在哪里?”   “在北镇至温井的公路上,刚刚离开北镇不远。”   “敌人有多少?”   “不清楚。”   “是美国人还是伪军?”    “不知道。”    情况紧急,解沛然把洪学智叫了起来。    这时电话又响了,洪学智接过电话问:“是谁?”    “一一八师师长邓岳。”   “我是洪学智,你们前面到底是美国人,还是南朝鲜军?”     邓岳说:“看起来不像美国鬼子,我们的侦察人员已经听见他们说话了,都讲朝鲜话。”   “多往里放一放,等敌人钻进口袋再坚决歼灭!”    此时,无论是美军还是南朝鲜军,都很狂妄,他们并不知道我志愿军主力已经过江,还在声称感恩节(11月23日)前可以“占领全朝鲜,饮马鸭绿江”呢!   25日上午9时,四十军一二○师来电称他们已和南朝鲜军一师先头部队正式交火。    12时,一一八师师长邓岳来电话报告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伪六师第二团的一个加强营进到我伏击圈内以后,我军采取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突然发起猛烈攻击,敌人大部被歼,活捉了好几百人,还有3名美国顾问。”   洪学智一拍手说:“好,先敲他一下子!”   战争中,情况瞬息万变,要认真分析敌情,才能果断下决心。那些日子,洪学智和司令部的参谋人员经常在油灯下,绞尽脑汁,反复权衡,他们知道,这时的决策将牵动着整个世界的神经。   为了分别歼灭冒进之敌,彭德怀曾想用三十八军和四十军的2个师,以及四十二军的一二五师,重点攻击熙川之敌。但三十八军未能按计划插到指定位置。彭德怀在作战室发了火:“这个梁兴初(三十八军军长),怎么这样慢慢腾腾的?误了大事哟!”解沛然说:“3个方向的敌人正向温井运动,想合击正在温井的志愿军部队,熙川的敌人好像已撤出了。”彭德怀的眼睛瞪起老大:“你们看看,要跑了不是?”   洪学智正盯着地图,他意识到如果不随机应变,很可能会造成军事上的被动。他说:“彭总,我们的计划要马上改变。”  “怎么个变法?”  “马上放弃首歼熙川之敌的计划,用四十军坚决阻击向温井进攻的敌人,对伪六师第七团采取围而不歼的战法,诱使熙川、云山之六七个团的敌人来援,我们集中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军围歼敌人于云山以北。”    洪学智的这个想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彭德怀思忖了一下,问邓华和韩先楚:“你们的意见呢?”    “老洪的主意好!”邓、韩也都表了态。    彭德怀一锤定音:“就这样定了,马上给各军、师发电报!”    然而,至第一次战役结束,三十八军因道路拥挤难走又遭敌机轰炸,还是没有按时赶到指定地点,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在总结会上,彭德怀指着梁兴初问:“梁兴初,我让你往熙川插,你为什么插不下去,你是怎么搞的?” 梁兴初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    “你还是主力呢,什么主力?这是第一仗,三十九军在云山打美军骑兵第一师打得很好,四十军包围伪六师也不错,你三十八军怎么就不给我插下去?你说!”    梁兴初只好低着头挨骂。     ……                                                                                                                                                                                   (摘自《党史纵览》2010年第8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