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台上妇女排,甘洒热血斗顽敌;顶天立地八姐妹,英勇顽强铸丰碑。近日,六安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联邀请省市县各路专家学者,云集红色重镇汤家汇,就深度挖掘与艺术再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生在我市金寨县汤家汇镇金刚台妇女排特别是八姐妹英勇事迹进行创作研讨,来自党史界、影视界、作家界等专家学者发表了高见。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王传厚、施昌旺和市委党史研究室蒋二明、陈道明、张启静参加了创研会议。
金刚台位于豫皖两省三县(金寨、商城、固始)交汇处,大别山西北峰,主要分布在金寨县汤家汇镇境内,面积138平方公里,金刚台以海拔高(1584米)、森林密、地势险、无人区而远近闻名。金刚台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地位,在炮火纷飞的土地革命战争年代,金刚台妇女排特别是八姐妹,为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不朽的传奇。
一、背景与线索。金刚台八姐妹的故事主要发生于1934年下半年到1937年上半年,历史3个整年,即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和红25军奉命长征后,鄂豫皖苏区惨遭国民党军队17万人的第五次大清剿,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几乎丢失殆尽,英勇的红28军在高敬亭的带领下,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坚持了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其中隶属于原商南县(今金寨县)的游击大队下的妇女排,由妇女干部、留守护士、红军家属和老弱病残等40多人组成,妇女排特别是其中的八姐妹,信仰坚定、严守机密、斗智斗勇、宁死不屈,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打击和牵制敌人进攻,筹集主力红军给养并配合战斗,历时1000多个日日夜夜,在金刚台上展示了大别山红军女战士的精神风采,留下了金刚台上红旗不倒的传世佳话,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她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妇女排的同志们有的残疾了,有的牺牲了,有的失去联系,有的踏上了新的征程……
二、主题与意义。金刚台、妇女排,吃野菜、打游击,八姐妹、卧冰霜,救伤员、筹军饷,抛头颅、洒热血,为大众、求解放,生与死、惊天地,泣鬼神、更悲壮。金刚台妇女排特别是八姐妹的英雄事迹,诠释了视死如归的红军精神、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丹心为民的先锋精神,她们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典型,她们是老区人民的骄傲,她们是六安精神的精髓,她们是建设幸福六安的宝贵资源与精神财富。在科学发展、转型崛起、富民强市的新时期,我们重上金刚台、挖掘红资源、再现妇女排、展示八姐妹,这是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和富民工程,对于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六安精神、高唱正气凯歌、汇聚正面能量、建设小康社会、描绘幸福六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愿望与期待。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把金刚台妇女排的不朽业绩搬上荧屏,再现当年八姐妹的光辉战斗足迹,这既是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转化党史研究成果的需要,又是老区人民的真切夙愿与殷殷期盼,更是对革命先辈在九泉之下的慰藉与祈祷。希望通过专家、名家、大家们的深度挖掘与精心创作,做到主题鲜明、起伏跌宕、人物丰满、手法独特,具有穿透力、吸引力、震撼力和感染力,努力成为我市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精品,成为宣传老区、展示六安的一张有价值有份量的名片,成为叫响全国的“五个一”工程参展与获奖佳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