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6月28日上午9时,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树军,中共陕西省商洛市委书记魏增军,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彭湃的孙女彭伊娜女士,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孙健将做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就《信仰》这部历史文献片的重大意义和观后感受,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欢迎积极参与。[16:50]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09:15]
[主持人]: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党史研究室等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自6月24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开播以来,这部片子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议,反响很大。今天,我们邀请到几位嘉宾,就《信仰》这部历史文献片的重大意义和观后感受,和广大网友一起交流。[09:15]
[主持人]:首先,我介绍一下四位嘉宾: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张树军。张主任,您好。[09:16]
[张树军]:各位网友,上午好。[09:16]
[主持人]:中共陕西省商洛市市委书记魏增军。魏书记,您好。[09:16]
[魏增军]: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09:16]
[主持人]:坐在魏书记旁边的是彭伊娜女士。彭伊娜女士也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烈士的孙女。[09:17]
[彭伊娜]:网友们好。[09:17]
[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孙健。[09:17]
[孙健]:各位网友上午好。[09:17]
[主持人]:欢迎四位嘉宾来到我们演播室和大家一起聊聊《信仰》。《信仰》一共是三集,到今天已经播完了,大家对这部片子看完之后也有很多的感受,今天我们请到四位和大家一起来畅谈一下。[09:18]
[主持人]:张主任,这部片子中央党史研究室参与了拍摄工作。您长期从事党史和党史人物的研究,能不能先给我们讲讲这部片子拍摄的背景,为什么要拍摄《信仰》这部片子?[09:18]
[张树军]:刚才主持人已经介绍了,《信仰》这部片子已经在央视一套播完了,这部片子一共是三集,应该说,播出以后反响比较大。这部片子的制作过程当中,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四家单位的领导给予高度重视,给予了精心的指导。[09:19]
[张树军]:说到拍摄这部片子的背景,我想可以从以下四点来看这个问题:第一,它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去年的“七一”重要讲话,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总书记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当中,充分肯定了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90年的奋斗当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清醒地向全党指出,也就是大家很熟悉的四种考验、四种危险。总书记提出四种考验、四种危险,确实是向我们党敲了一个警钟。加强对党员的教育需要一种形式,党员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工程,所以,拍摄这么一部片子,应该说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种需要。[09:19]
[张树军]:第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需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部署。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党的历史,特别是党史上的一些人物的英雄事迹,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从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角度,拍摄这么一部片子也是必要的。[09:19]
[张树军]:第三,迎接党的十八大的一种需要。大家都知道,今年下半年我们党要召开十八大,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和十八大之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都需要一种良好的氛围,舆论氛围、舆论环境。通过这部片子,我们回顾党的历史,回顾党的历史上我们共产党人怎么坚守自己的信仰,怎么把为人民、为民族奋斗的足迹,也就是对我们迎接十八大一个良好氛围的烘托。[09:20]
[张树军]:第四,这些年我们搞党史教育的一个成功经验。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党史研究室也参与和其他部门搞了一系列的片子,在电视台,包括人民网,像《永远的丰碑》、《抗日英烈谱》,还有建国60周年时候的双百人物评选,还有去年90周年的“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通过新兴媒体的宣传,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广大党员、群众,甚至包括青少年当中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条重要经验,我们总结这条经验,也想通过《信仰》这部片子,集中展示一下共产党人坚守的精神家园,这也是拍摄这部片子的一种考虑。我想可能主要是从这四个方面。[09:21]
[主持人]:谢谢张主任从四个方面为我们解读了《信仰》这部片子在这个时期拍摄并播放的重要意义,讲得非常透彻。谢谢您。刚刚张主任也在意义当中讲到了,再过两天就是我们党的91岁的生日,党的十八大要在今年下半年隆重召开。我们特别想问一下来自商洛市的魏书记,您是地方领导,作为党员干部对于《信仰》这部片子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能不能从您的角度再跟我们分析一下《信仰》这部片子拍摄的意义?[09:23]
[魏增军]:观看完《信仰》这个纪录片以后,我认为这个时候播放主要是引导和教育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坚决拥护党中央,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特别是在目前战略机遇期内,要引导我们党员,使我们党员干部带领全国人民完成我们中国复兴的梦,来做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我认为主要是这些情况。[09:25]
[主持人]:在《信仰》这部历史文献片当中,我们知道有关于彭女士爷爷彭湃烈士的故事,为了信仰,彭湃烈士离开生活优遇的家庭,走上艰苦的革命道路,最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大家也和我一样,都想知道您作为烈士的后代,您怎样看待《信仰》这部片子?[09:26]
[彭伊娜]:我记得19世纪英国有一个伟大的作家叫塞缪尔·斯迈尔斯,他描述了法国宗教改革的历史,写出了一本书叫《信仰的力量》,畅销100多年不衰,而且奠定了近代西方道德文明的基础。但是我觉得,中国共产党人将近一个世纪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公平而前赴后继、奋勇前行的故事,更为曲折艰辛、壮怀激烈、可歌可泣。所以我觉得绝不逊色于西方的宗教改革史。[09:30]
[彭伊娜]:在这个过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心怀国家和人民,为寻找信仰、坚守信仰、践行信仰去牺牲、去奋斗、去奉献,他们为了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放弃了荣华富贵、高官厚禄、锦绣前程,这种无私的精神,还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他们闪烁出的道德的崇高令人敬仰,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09:30]
[彭伊娜]:鲁迅先生说过,一个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生物之躯,一个有了伟大人物出现,却不知道尊重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奴隶之邦。我们并不缺乏这些伟大人物,我觉得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1周年之际,在十八大准备召开之前,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台联合摄制的这个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和我们见面,这部片子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三个时期的伟大历史画卷,它追溯了共产党信仰的源泉,探索了这三个时期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践行和坚守信仰中体现出的灵魂的高贵和内在的生命力量。我觉得非常有意义。[09:30]
[主持人]:作为革命后代,从这个角度给我们一番理解。谢谢您。[09:31]
[主持人]:我特别想问一下魏书记,因为您在商洛是市委书记,带领着很多基层党员干部一起观看《信仰》这部片子。三集播完之后,我相信您自己肯定有着不同的感受,同时,我想来自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他们当中对《信仰》这部片子有什么样的反响,您有没有听到过,能不能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09:31]
[魏增军]:非常感谢中组部、中央电视台拍这部好片子,这是我的一个感觉。我看完以后第一个感觉。[09:31]
[魏增军]:第二个感觉就是看完这部片子有信心。[09:31]
[魏增军]:第三个感觉就是感动。[09:31]
[魏增军]:说信心,回顾我们党90多年来所走过的路程,由于有一批坚定信念的国家栋梁,带领全国人民,所以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使我们中国民族独立、民族自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又使我们国家进入了全世界第一梯队行列。这对民族振奋。成绩非常不容易,很大。更加坚定了我们跟党走,坚定了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这是我一个感触。[09:31]
[魏增军]:第二个感动,这么多英雄人物,非常优秀。看了这部片子以后,对我们心灵是一种洗礼,是一种升华。[09:32]
[魏增军]:再一个是差距,看到他们以后,会想到我们自己,我觉得英雄人物、模范人物,我们差距很大。[09:32]
[魏增军]:我想,今后我们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应该是修德养性干事,向模范人物学习。[09:33]
[魏增军]:修德就是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和一项制度,正确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做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者。[09:33]
[魏增军]:我认为这是领导干部所做的。我在商洛当市委书记,我们商洛有十万共产党员。我们要教育引导我们的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为老百姓干实事,为人民群众利益去奋斗,为老百姓的幸福去建功立业。[09:34]
[魏增军]:第二,要认真坚持执政为民、牢记党的宗旨。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共产党代表他们的利益,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带第一位,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疾苦,要听群众的意见,把群众呼声和群众要求作为自己的基本选择,把群众的幸福作为自己幸福的选择。我认为这是必须做的。[09:34]
[魏增军]:第三,要认真履行职责。要干事。目前我们国家处在加快发展时期,也在战略机遇期,所以我们一定要勇于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一是要抓发展,发展是第一要义,只有发展了,我们老百姓利益、我们老百姓的幸福才会更幸福。拿我们商洛来看,我们发展很快,但是我们还是革命老区,我的体会是一定要加快发展,老百姓实现更多的利益。这是第一要抓项目。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再就是抓稳定。现在我们处于战略机遇期,所以矛盾很多,会影响发展,会影响老百姓幸福,所以一定要把稳定抓好,要建立一套制度,去解决民生问题。三是抓党建。党的书记一定要抓党建,要把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好,使老百姓信赖他,跟他走。这是非常重要的。[09:35]
[魏增军]:我们商洛在西安东南方一百多公里,山清水秀、历史悠久,是一个革命老区,我希望各位网友到我们商洛去,指导我们工作,我们热诚地欢迎。谢谢。[09:35]
[主持人]:谢谢魏书记和我们分享您的感受。我们知道彭女士还有一个身份是广东省政协委员、深圳特区报业集团监察室主任,我们特别想知道《信仰》这部历史文献片播出来几天之后,您作为一个媒体人的角度去看,这部片子有什么样的价值?[09:35]
[彭伊娜]:作为个人,这部片子真的深深打动了我。因为有媒体约我写观后感,中央党史办也给我寄了那个片子,我反复看了三遍,每次看我都流泪。但是作为媒体人,说真的,我也有忐忑。因为说实话,现在我不知道现在的人们对共产党的信仰做何感想,我也不知道这部片子,包括我写的文章,大家会有怎样的反映。在网络里面,会不会有人“拍砖”,所以作为媒体人,作为政协委员,我非常关注社会的反映,包括年轻人、我们的干部。在23号那天,我有一个实名微博,是广东政协委员彭伊娜,我在微博上发了一条消息简单推了这部片子,结果令我想象不到,昨天更多,每天都几百条的转发、评论。反响非常好,而且都非常正面,几乎没有拍砖的。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博友的一些评论。[09:37]
[彭伊娜]:有一个博友说,信仰基于人,以为如鱼游水,不可失,不可再失。一个叫“刘银芳”的说,三集看毕,对党有了更深的认识。有一位博友说,永恒的理想和信念竖起不朽的丰碑,留下永远的怀念,今天的我们又该如何告慰先烈们的英魂,如何续写新世纪的辉煌。“深圳观察家”说,含着眼泪追着看完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三集,从孟泰、毛岸英、王铁人、谷文昌、钱学森、郭明义,这些顶天立地的好人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信仰》是中组部办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一个叫“深圳旅行家”的说,在西藏见到爬行两千公里的三步一磕、五步一拜的佛教徒,当年开发新大陆被土著驳斥的教徒,靠的都是崇高的信仰,建议现在的党员也应该过礼拜、讲信仰。还有一个说,美国一年前推出的一个由奥巴马做序的,介绍美国史的20集纪录片,美国,我的故事。很给人启迪。今天中组部推出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这是中国人民的圣经,这是我们时代的福音,要理直气壮讲信仰,利国利民为根本。还有一个叫“代问九天”的说,党要讲党,党要管党,讲信仰才有力量。现在一些官员成天和老板泡在一起,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抛在脑后,要好好反省,看看这部片。还有一些网友说,越要开放越要坚持信仰,越是坚持信仰,越要开放。还有一个非常年轻的博友昨天很自豪地告诉我说,6月26日,这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我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人,之后很多年轻博友说“威武”。[09:38]
[彭伊娜]:还有一个很小的小朋友说,表示吃惊,他看完片子,不知道有这样的人物,然后说要到彭湃的故乡去看一看。他们的反应让我感到了“信仰”的魅力。这说明真正优秀的共产党人追求信仰,为民为国谋幸福的故事,是能激励人和打动人的。而新时期重新追寻这种信仰的资源,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也是民心所向、党心所向,是时代的呼唤。[09:39]
[主持人]:谢谢彭女士,从您带来的这些博友的观点当中我们也看到《信仰》这部片子当中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特别是年轻人带来的震撼和感动。谢谢您。[09:39]
[主持人]:说到年轻人,今天我们也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孙健,今年大几了?[09:39]
[孙健]:我是研究生,研二。[09:39]
[主持人]:这部片子,你应该和同学们一起去看的。三集看完之后,我相信和同学之间有很多的交流。这部片子看完之后,对你们最大的触动是什么?[09:40]
[孙健]:就我个人而言,这种触动和感动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就是真实、亲近和震撼。[09:40]
[孙健]:说“真实”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片中,“信仰”是实实在在的,它没有高深莫测的说教,没有过多宏大嘹亮的口号,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能触摸得到的“血和肉”,是通过具体的事、具体的思想和观点表现出来的,它用人的故事讲出了党的道理,讲明白了“为什么要信”“信什么”和“怎么信”的问题。对于年轻人而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成长,这个片子就很好地实现了细节上和时空上的转换,把共产党人的“信仰”关照到每名大学生和当代青年的理想塑造之中,告诉了我们践行“信仰”是每个普通人都能做到的。[09:40]
[孙健]:说“亲近”是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发生在我们身上。我的家乡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鞍山,我的家人很多都在鞍钢工作,当片中出现孟泰、雷锋、郭明义时,我切身地感觉到"最可爱的人"就在我身边,这个片子就在我熟悉、亲近的生活中,也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什么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它“亲近”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们大学生、当代青年也是“信仰”的践行者。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现场,在奥运会、世博会的志愿者行列中,在大学生村官的队伍里,在西部支教、支边的过程中,在日常生活的善行义举中,我们当中真的有一批人把“个人理想、祖国命运和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丰富了“信仰”的时代内涵。[09:40]
[孙健]:说“震撼”是因为它直逼灵魂深处。15岁的刘胡兰、22岁的雷锋、25岁的澎湃、26岁的朱光亚,当我们忽略不计时间的纵向性,仅从年龄上来判断,我无疑属于这个群体,他们也无疑是今天的80后、90后。如果从横向上去比较,那么差距就明显了。这个片子打动我、感染我的就是在于这种回望历史和关照现实。当“网络炫富”事件频繁出现的时候,我们不妨想想那时的“富二代”彭湃他追求的“时尚”是什么,是“我即贫民”。片中还有一个细节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看得我落泪了,那就是邓稼先的临终遗言“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我想这是一种与“两弹一星”相匹配的强大精神,是一个知识分子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忧患意识,其实“信仰”早已融入到他的骨髓,融入到他的生前身后。[09:42]
[主持人]:《信仰》之前可能没有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您觉得信仰是束之高阁的精神内涵,现在应该对信仰这个词有了更加亲近的理解了吧。[09:42]
[孙健]:我想应该是的。形象的说,共产党人的“信仰”就像片中的“新天地”和“一大旧址”所体现的那样,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薪火相传。“信仰”是一种自觉,是一种力量,简单的说,就是把一件事干成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就是“信仰”。[09:43]
[主持人]:孙健和我们分享这种感受,也是代表着一代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09:44]
[主持人]:张主任听了孙健对于《信仰》这部历史文献片的理解,您作为党史专家,同时也是党员干部,您对年轻人目前的心态或者说一种理想追求,还有什么需要表达或者是给我们指导的地方?[09:44]
[张树军]:对年轻人需要说的话,《信仰—我们的故事》这部片子已经说了。刚才我听了孙健同学讲了以后,我也很受教育,因为他已经把当代青年的感受表达出来了。这也是我们几家摄制单位拍摄这部片子的初衷之一,就是给我们的年轻同志,告诉他们什么。[09:44]
[张树军]:从我本人来讲,也没有这个资格对青年说什么。我想说的,通过这部片子,我们把这三集片子贯穿起来看的话,首先要选择,然后要坚守,然后要传承,在传承中达到一种永恒。这是对信仰这个层面来讲。[09:45]
[张树军]:这部片子我们还要得到什么呢?信仰既是神圣的、崇高的,又是具体的、历史的。刚才孙健同学也表达了这个意思。片子当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年轻人,当然那里面有几个年龄稍大一点的,但他们也曾经年轻过。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七一重要讲话当中最后专门讲了青年,他就说,我们党从成立以来,就是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这部片子,也生动地体现了总书记这个重要的阐述。[09:45]
[张树军]:虽然是不同时期的年轻人,他们奋斗的形式、表达的方式不一样,有的是战争年代的献身,有的是建设年代的充满激情的创业,还有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的时代楷模。他们共同的一点,就是片子要告诉大家,信仰既是崇高的、神圣的,同时它又是具体的、历史的。也就是我们要立足本职,干好自己的工作。刚才孙健也表达了这个意思。[09:45]
[张树军]:通过这个片子,把它从党史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还要青年,我们也曾经年轻过,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常说一句话,就是说我们现在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候,我想彭女士可能有这个经历。实际上所谓的世界观形成就是你在选择什么,你在信仰什么。至少我想通过这个片子,可以从中也得出,从近代以来,因为它表现的不仅仅是英模人物,从党的整个历史来看,要把共产党的91年的奋斗,放在1840年以来的这170多年的奋斗中来看。又要和我们未来的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来看,就是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的目标来看。放在这里面来看,这个历史,看这个片子,除了向这些人物学习之外,不管是青年也好,还是我们这些老青年也好,可能要从中得出,我们要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更加热爱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不管是青年人,还是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建功立业,虽然年龄不年轻了,也要焕发青春的绚丽光彩。这可能是我们看这部片子需要得出的这样一种印象或者是结论。[09:46]
[主持人]:说得真好。谢谢张主任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方向和指导性的意见。刚刚我们几位嘉宾从各自的实际,不同的角度去分享看完《信仰》之后的感受。也让我们作为听众深受鼓舞和感动。从党的90多年的历史和现实当中我们也感到了信仰的力量,这种力量,我相信将来也会越来越大,在我们共产党人的传承下,也会更加发扬光大。[09:46]
[主持人]:今天在我们节目最后,我们特别想请四位从你们自身的角度,来概括一下你们心中的信仰究竟是什么。[09:47]
[张树军]:我想了好长时间,信仰是崇高的,又是具体的。对我来讲,作为一个党员干部,作为一个党史研究工作者,我想,信仰还是五个字:马克思主义。因为对我来讲,马克思主义锻造我的灵魂,给我指引,教育我,坚定地站在人民立场上,它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或者说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使我对整个人类的社会发展有一种明确的目标。还给了我一种认识事物或者做好工作的世界观、方法论。[09:48]
[张树军]:所以,如果说我要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我的信仰的话,还是马克思主义。当然,如果说把马克思主义再具体化一些,我可以用两句话,就是进一步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09:48]
[主持人]:谢谢张主任,马克思主义也是信仰的精髓。[09:48]
[魏增军]:信仰是一种力量的源泉,信仰是人生的灯塔, 需要我们去坚守。[09:49]
[彭伊娜]:我看了《信仰》这部片子,从1928年的彭湃爷爷、方志敏烈士等等一大批先烈,到现在我们的孟泰,包括一大批的优秀共产党人身上,我觉得有一个共同的遗传密码是什么呢?就是责任、人民、国家。这是我们信仰的遗传密码。[09:49]
[孙健]:“人无信不立”,“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信仰”并不是共产党人所特有的,古今中外有很多为“信仰”献身的人,比如说苏格拉底、布鲁诺、谭嗣同、秋瑾等等。与这些人不一样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最科学最完整最富于生命力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09:51]
[孙健]:对于我而言,我的信仰就是做一名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胸怀大局,勇于担当,在实践中锻炼,在艰苦中成长,去写就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青春华章。[09:51]
[主持人]:谢谢孙健。[09:52]
[主持人]:今天四位都和我们分享了《信仰》的感受,也和我们分享他们心中的信仰。的确每个人心中都需要一份信仰,因为信仰指明了我们心中的方向,让我们内心更加坚定。最后也让我们用《信仰》这部片子当中最后一句话作为我们今天访谈的结尾。让我们与时代同行,让信仰为我们导航,让更多的先锋故事成为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感谢四位嘉宾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谢谢大家,也谢谢各位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下期再见![09:5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