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欢迎访问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旧栏目 > 市委史志室 > 研究学会 > 新四军研究会

陈毅对新四军建设与华中敌后抗战的主要贡献

发布时间:2012-12-16 17:47:02 审稿:六安党史 作者:lads 浏览:232 次
【字体大小: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的两大主力之一,她是一支政治坚定、忠于党、忠于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她勇敢地担负起了党所赋予的开展华中敌后抗战的战略任务,曾威震大江南北,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陈毅同志曾为新四军的创建、发展、壮大和胜利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
                     

(一)


    陈毅同志率领的南方红军游击队是新四军的前身。陈毅为新四军的改编、筹建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是新四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在陈毅同志的革命生涯中,他曾多次受命于危难之际,拯救革命于垂危之中。1935年中央红军主力北上抗日,陈毅受命留在中央苏区,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领导留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为保卫苏区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进行了极端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央主力红军北上以后,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疯狂的围攻,进行层层封锁,企图将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在森林、荒野之中。陈毅同志在中央分局会议上,建议将领导人分散到各地和部队中去,领导部队与敌人周旋,他拖着伤腿,拄着棍子转移到了仁风山区,根据中央的指示,决定九路突围,率部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围攻。以后又率部转战油山、梅岭、大余、南雄等地,冒着生命危险巧妙地与敌人斗争,在那里写下了气贯长虹的壮丽诗篇《梅岭三章》,从江西的大余到广东南雄的整个深山僻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极端困难的三年游击战争中保留下来的这支武装力量,就是新四军的前身。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经我党和国民党多次谈判与斗争,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于10月12日正式宣布将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这是我党领导的、被国民党政府承认的南方抗日武装力量。陈毅同志曾为新四军的筹建、改编做了大量工作。他遵照党中央联合抗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精神,多次前往江西的大余、赣州等地与国民党地方政府和驻军商谈军队改编事宜;发表抗日宣言,积极组织抗日力量。经过多次和国民党谈判代表激烈斗争,达成协议,先将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江西抗日义勇军”,部队集中时,供给伙食、衣被,待改编番号点验之后,照国民党保安团待遇提供给养。党中央又指示陈毅去南昌,同国民党谈判,进一步解决了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正规军问题,迫使国民党接受了停止对游击区的进攻,要一致抗日,保证游击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证人民军队的抗日自由,对共产党一切活动不得限制和释放政治犯等条款。陈毅同志为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风尘仆仆,奔走于油山、赣州和南昌之间,运用毛泽东同志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正确地指导了与国民党当局的联合与斗争,使新四军的筹建、改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新四军宣布组建之时,红军游击队分布在南方8省14个地区的40个县的崇山峻岭之中。陈毅同志为了尽快使分散的部队集中,冒着危险,深入虎穴,奔走于赣南、赣粤边、湘赣边的红军游击区,传达党中央的指示,要他们以民族大义为重,放弃与国民党十年内战的积怨,奋起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耐心地说服动员红军游击队尽快下山,接受改编。经过几个月的政治思想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逐渐被大多数同志接受和理解,他们陆续下山,集中待命。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叶挺为新四军军长、项英为副军长、陈毅为第一支队司令员,后兼新四军军分会副书记。此后,陈毅同志又率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挑起了东南敌后抗战的重任。

(二)


    茅山、苏北、华中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是陈毅对新四军建设的重大贡献。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坚持持久战,积蓄力量的战略基地,它的开辟、发展是新四军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
    新四军建立不久,党中央发出指示,向敌后进军,开辟和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动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陈毅坚决地贯彻了党中央的战略意图,立即派出先遣队深入江南敌后侦察,后又亲率他领导的第一支队挺进镇江、句容、丹阳、金坛等地,实现了党中央要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发展方针。陈毅到达敌后,着手开辟了以茅山山脉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茅山地处宁、镇、芜之间、江南沦陷以前,它是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带,江南沦陷以后,又成了日军向华中内地侵犯的战略要地。陈毅选择了这块战略要地作为新四军的立足点,克服了军内领导层的右倾干扰,战胜了敌顽设置的各种困难,建立起了东南半壁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茅山革命根据地。这个根据地既是新四军在江南敌后进行游击战争的起点,又是新四军东进抗日的桥头堡,还是新四军向北发展的跳跃点。茅山根据地的建立为新四军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奠定了基础。1940年 4月陈毅在江南指挥部的干部会议上说,茅山根据地的建立“宣布了‘江南平原不能创造根据地’的破产,宣布了‘由下而上发动抗日民众运动就会破坏统一战线’尾巴主义的破产,宣布了不相信政策,反对组织领导,对工作无信心的机会主义的破产”。
    六届六中全会前,由于受到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干扰,新四军的发展和根据地建设都较缓慢;六届六中全会后,王明右倾路线结束,党中央为了打开华中抗日的新局面,由周恩来代表中央到皖南新四军贯彻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确定了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向南巩固,向东进攻,向北发展。以陈毅同志为正确代表的新四军的领导同志坚决执行了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多次做项英的工作,要他执行向北发展的中央指示,并与项英的右倾思想作了斗争。陈毅和新四军广大将士一道,克服了重重困难,又渡江北上,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到1940年,新四军建立了东临大海、西屏武当,南迄浙赣,北至陇海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其地域包括苏、皖、鄂、豫、湘五省,总面积达120万平方公里,有8个大战略游击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新四军在华中坚持敌后抗日和新四军度过抗日战争最困难的阶段,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陈毅同志为这些根据地的建设,曾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作出了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

    陈毅同志是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灵活地运用了毛泽东抗日游击战的军事思想,忠实地执行了党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的原则,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皖南事变后,陈毅出任新四军代理军长,又一次毅然决然地挑起了新四军打破困境的历史重任,他不负党的重托,把新四军建设成南方举足轻重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在八年抗战的岁月中,陈毅根据毛泽东同志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结合新四军的任务、江南敌情、地形、社会条件的具体特点,提出了新四军开展敌后游击战的战略战术。他在《茅山一年江南游击区》一文中说:“动员广大群众配合军事行动,集中分散灵活自如,是目前组织战斗的基本方略……。”在战术上,他提出了新四军要以伏击、袭击、近战、夜战等手段,以小胜积大胜,最终战胜装备优势的敌人。陈毅既运用了毛泽东关于游击战争的军事思想,又丰富发展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战术理论。他领导新四军取得了新丰、卫冈、黄桥等大小战斗数百次的胜利。据统计,1941年1946年,陈毅领导的新四军与日伪军作战共16,642次,歼日伪军10万余人,俘日伪军14万余人,争取投诚、反正的2万余人,缴获各种武器达17万余件。新四军队伍迅速壮大,刚组建时只有1万零300人,到抗战胜利时,发展成为7个正规师和地方武装,计31万余人。陈毅所率的新四军,是抗战时期威震敌胆的江南铁军,当时的一些外国记者把陈毅比作无敌于欧洲的军事家拿破仑。毛泽东也很赞赏并多次表扬陈毅的军事指挥才能,号召军队指挥干部学习陈毅同志。
    陈毅是新四军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先后出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军分会正、副书记、江南总指挥、华中副总指挥、代理军长、军长等职,新四军从筹建到诞生、发展、壮大都与陈毅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从建军到作战,从军事到政治,从理论到实践,他都有着特殊的贡献。新四军的抗日功勋名垂青史,陈毅对新四军的贡献也永载史册!在我军建军85周年,新四军诞生75周年之际,研究陈毅同志在领导新四军建军作战中的伟大革命实践及其理论贡献,来激励我们青年一代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献身精神和创业精神,以此树立青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